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推出十項舉措力解企業融資難,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隨后的第三天,11月21日晚,央行宣布降息,同時進一步放寬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中國經濟周刊發表安信證券固定收益部袁志輝文章稱,其實2014年以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以穩增長、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要求屢屢被中央提及。但自年初提出目標任務已經過去大半年了,社會融資成本仍居高難下,管理層的努力似乎成效甚微。經濟增速低迷又將降低整個社會收入水平,進而削弱其償債能力,對經濟增長、債務風險構成威脅??紤]到投融資主體的多樣性,化解這一難題將需要綜合性的金融方案。
一般貸款利率今年不降反升
文章分析,社會融資大類上可以分為股權類、債權類融資,其中股權類融資不牽扯到融資利率,不需要償付利息,因此融資成本主要針對債權類融資。債權類融資主要包括銀行貸款、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票據等間接融資方式,債權等直接融資工具,根據當期各類工具的利率及新增融資規??梢詼y算加權平均的社會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即為債務融資的利率,從今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數據來看,截至三季度末,社會融資成本仍高得離譜:
首先,社會融資成本從年初高點僅小幅下行。2014年初加權平均的社會融資成本接近6.36%,為2006年以來的歷史高點。今年一季度后,央行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且市場主體對經濟前景較為擔憂,投融資需求低迷,資金利率處下行。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僅從年初的7.20%降低到6.97%,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反倒從年初的7.14%上升到7.33%,信托及委托貸款利率基本不動。貸款融資規模占比超過50%,這使得整體融資利率下降幅度極為有限。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加權平均社會融資利率為5.93%,較2014年初下降約0.4個百分點,仍處于相對高的水平。
其次,企業投資回報率與融資成本倒掛。ROIC(全投資回報率)是衡量企業投資效益的關鍵性指標,從上市公司三季報來看,加權平均ROIC略低于5.5%??紤]到上市公司在全部經濟主體中盈利能力、公司資質偏好,那么全行業加權平均ROIC很可能低于5%。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接近7%,加權平均社會融資成本約為6%。
本質上債權人將資金借出獲取的利息收益來源債務人的投資回報,根據上述對于融資利率的分析可見,融資成本已高于企業投資回報率,這種畸形的倒掛扭曲了信貸循環鏈條。
再次,資金利率顯著高于發達經濟體。目前,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利率接近0,貸款、政策利率均較低。以美國為例,10年期國債利率接近2.5%,而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約3.6%。美國30年房貸利率約4%,而中國約6%。此前國內企業在海外發行債券,融資利率都遠低于國內,且投資者申購踴躍,也反映出國內的利率水平偏高。
融資需求過低拖累經濟增速
文章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新常態凸顯,即潛在經濟增速下移,工作重點轉型調結構、謀轉型。過去過度投資引發的債務問題需要妥善解決,否則信貸流通就會受阻,并進而蔓延到整個經濟、金融系統。因此過高的融資成本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將經濟運行的動力系統炸斷。
有利企業的融資條件是經濟增長的潤滑劑,較高融資成本抑制企業融資需求,進而打壓經濟復蘇。今年以來較弱的宏觀經濟增長動能與偏低的金融數據可以相互印證。
由于企業融資持續低迷,截至2014年9月,社會融資余額增速跌至14.5%附近,資金供應、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同步下滑。從融資規模、利率水平與實體經濟增長的關系來看,如此低迷的融資需求可能連支撐7.2%的GDP增速都略顯困難。
值得警惕的是,在經濟增速下降的同時,中國債務增速卻在加速上升。
根據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報告數據,截至2012年中國全社會合計債務占GDP比重為215%,從新增債務推算,2013年末中國全社會債務占GDP比重將達到240%左右,幾乎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兩倍。
盡管從債務占GDP比的角度來看,中國債務負擔并不是很重。例如,美國債務占GDP的322%,但是,中國的債務增速很快,且負債成本較高:2014年,全社會需要償還的利息成本約為1.7萬億美元,與印度2013年的GDP相當。
如果任由融資成本高位盤桓,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低迷的現狀就難以改變,進而壓制投資及經濟的復蘇,甚至削弱中國的償債能力。
央行后續應還有寬松政策
文章認為,經濟轉型需要一個穩定的經濟、金融環境,需要拆除深埋在經濟中的定時炸彈,降低融資成本已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但是降低利率并非易事,需要多方政策配合。
資金利率本質上體現的是資金供需雙方的相對均衡,因此降低利率政策可以從供需兩端入手。
從需求端來看,歷史上長期的高投資傾向是拉高利率的主因,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地方融資平臺、低效率的大型國有企業、高度泡沫化的房地產行業等投資主體對利率不敏感,以“資金黑洞”的姿態存在于資本市場,不斷抽取廉價資金,并最終使得資金利率節節攀升。
當前雖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受到遏制,房地產也因景氣度下滑而投資回落,但是經濟高度依賴投資的現狀并沒有大的改變,而且部分地方政府仍存投資沖動。因此要更合理配置資金,讓投資更有效率,還需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供給端主要體現為央行貨幣政策寬松,維持充足的基歹幣供應,并降低商業銀行負債成本。目前外匯占款趨勢性回落,央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力大大增強,短期來看接近20%的存款準備金率存在下調空間,央行后續應該還有更多實質性寬松政策出臺。比如央行在增加貨幣供給基礎上,主動下調資金利率將降低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就能進而壓低貸款利率。
結構上看,制約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貸款,如果能鼓勵發展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壓縮貸款融資占比,將有助于緩解綜合融資成本。一般貸款利率高達7.33%,而7年期AA級企業債利率不足5.5%,用債券融資取代貸款將節省1.8個百分點左右的融資成本。此外,加快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利用股權融資的方式來補充資金需求,能直接降低企業負債率。
此外,縮短資金的中間環節,降低資金“物流成本”。目前,信貸資金從儲戶到資金的需求方企業,中間要經過銀行、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一系列中介服務結構的配合,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這些中介機構的“層層加價”可能有2個百分點,相對于6%的加權平均社會融資成本,降低信貸資金的“物流成本”能顯著降低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