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長三角禁限塑調查:紙吸管無法代替塑料吸管等成“三大痛點”

        發布日期:2021-03-11  來源:網絡  瀏覽次數:927
        核心提示: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從2020年12月-2021年2月開展了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專題調研,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組織近千次實地消費體察。
           禁限塑令執行得如何?
          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從2020年12月-2021年2月開展了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專題調研,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組織近千次實地消費體察。
         
          在走訪和分析的基礎上,3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發布《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研究報告》。澎湃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長三角禁限塑已全面覆蓋,其中,外賣數量巨大成塑料垃圾增長源、紙吸管不可代替塑料吸管、可降解產品競爭無序,成“三大痛點”。
         
          超9成受訪者知道禁限塑令
         
          調查表明,長三角受訪者中知道“禁限塑”的比例高達92.9%。本次調查顯示,長三角受訪者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較支持 “禁限塑”的比例高達90.1%。
         
          禁限塑新規已經基本實現零售餐飲市場(限定業態)不同規模企業的全面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實地消費體察了1640家企業,禁限塑新規在商場的落實率達到了78.6%,超市為77.5 %,藥店為58.8%,書店為73.0%,大型飯店為90.1%,中型飯店為82.5%,小型餐飲店為64.3%,外賣為75.6%。消費者調查也顯示,認為本地“禁限塑”落實情況非常好的長三角受訪者超過了六成。
         
          通過深度訪談塑料袋生產企業發現,企業90%以上的產能已經開始調整,部分轉型為生產紙質袋,部分轉型為可降解塑料袋。企業表示可降解塑料袋已漸漸成為發展趨勢。未來3-5年將迅速占領市場,成為普通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禁限塑規范標準龐雜
         
          禁限塑新規是從生產和使用企業的角度設計制定的,限定行業、細分品類再設置禁止與限制的時間點,內容復雜嚴密。禁限塑新規相關的技術規范龐雜,僅國標就有9件,還有眾多的地方標準。用于識別的“可降解”標識又有十幾種之多。
         
          雖然調查顯示,長三角受訪者中對“禁限塑”的知曉度達到了92.9%。但涉及到具體問題,“搞不清、看不懂”的情況還是較為普遍。
         
          本次消費者調查對于禁限塑新規基礎知識做了簡單測試,能夠完全答對的受訪者不到2.5%。
         
          隨身攜帶購物袋習慣待養成
         
          調查同時顯示,在禁限塑新規實施前,僅有14.5%的受訪者去菜場買菜時會自帶購物袋,去超市購物時會自帶購物袋也只有32.5%。
         
          考慮到長三角城市消費者工作生活節奏較快,很多購物買菜都在上下班路途中完成的。因此,消費者隨身攜帶購物袋的習慣養成,一方面靠“禁用”倒逼,另一方面還需要各方協同積極引導。
         
          此外,解除消費者的顧慮和擔憂,對于禁限塑新規實施也非常重要。
         
          比如,禁限塑新規豁免了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
         
          但調查表明,因為可接觸食品的塑料袋并沒有相關標識,60.6%的受訪者對商家提供的食品包裝袋是否安全表示懷疑。又比如,在四地消保委的體察中,有不少在小餐飲店就餐的消費者對店家提供的重復使用的餐具的衛生狀況不放心。
         
          另外,近三成無紡布環保袋被用作垃圾袋。76.4%的長三角受訪者表示家中有環保袋。其中超過五成的家庭有8個以上的環保袋。但42.6%的受訪者表示因為無紡布環保袋“質量差”、“難看”而不會在外使用。更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會把無紡布環保袋直接用作垃圾袋。
         
          餐飲外賣成塑料垃圾增長源,紙吸管無法替代塑料吸管
         
          調查數據顯示,長三角受訪者中有3.6%表示幾乎每頓都外賣,22.4%表示幾乎每天一頓外賣,59.5%表示一周若干頓外賣。
         
          隨著“Z時代”成為消費主力,外賣量增長還會持續。如果僅從替代角度提限塑要求,而不對外賣模式做重構,由外賣塑料餐盒帶來的環境威脅大概率會與日俱增。
         
          有行業統計表明,在中國一次性吸管每年會產生三萬噸塑料垃圾。對塑料吸管的禁用勢在必行。但替代品紙質吸管因為體驗度差而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
         
          調查表明,56.0%的長三角受訪者不愿意使用紙吸管。因此有專家建議飲品店就要改變產品包裝,改為帶吸口的杯蓋?;蛘吒淖冿嬈放浞剑屜M者不用吸管仍然能獲得很好的口感。
         
          可降解產品市場競爭無序
         
          課題組通過訪談專家、專業機構和塑料袋生產企業發現,可降解產品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的情況??山到馑芰峡梢苑譃樯锓纸狻⒐饨到?、熱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每種類型適用的標準、生產工藝和成本都不一樣,降解程度差異也非常大。
         
          盡管降解程度高的產品理論上應該被優選使用,但在市場競爭中不同降解程度的產品同為“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和價格成為最主要的競爭因素。可降解產品市場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專家還指出,當前大量產能轉向可降解塑料制品,檢測成為堵點。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正規檢測時間長,通常檢測周期要3-6個月,且費用較為昂貴。如果采用快速檢測,僅能檢測塑料制品的成分。而塑料中含可降解的成分與塑料是否可降解卻無必然關聯。
         
          此外,小商家和消費者在采購可降解塑料袋中也遭遇能力不足的困境。商場、超市和大飯店一般會直接向生產企業定制,而小商家和消費者只能通過網絡等渠道購買。課題組通過幾個網絡平臺的檢索發現,“可降解塑料袋”產品很多,印著不同的“可降解”標識,價格差異度也非常大。由于缺乏可比較的信息,小商家和消費者都無從判斷和選擇。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