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紙漿現貨市場成交仍然比較清淡,國外貿易商也已經開始通過降價來吸引中國紙廠增加采購,但是期貨價格的上漲牽動著中國紙廠的神經。
面對成本可能再次增加,幾大銅版紙企業先下手為強,以“目前銅版紙市場秩序混亂,影響了銅版紙市場健康發展”、“受市場供求失衡等原因影響,銅版紙市場價格大幅回落,已跌破我司成本線,且渠道內銷售價格倒掛嚴重”、“供應鏈上下游同時虧本運營”等為由,發出“市場指導底線價”,比如,
某大廠7月12日發函稱:
以我司105g及以上某某高松銅版紙為例,我司市場指導底線價為5800元/噸。
山東某大廠7月12日發出同樣函稱:
以我司105g及以上某某某某高松銅版紙為例,我司市場指導底線價為5800元/噸。
山東某紙廠7月12日發函稱:
7月份,我司110g某某令包銅版紙發貨價格執行5800元/噸,其他產品具體價格可咨詢當地分公司。
某紙廠7月12日也發出類似通知:
即日起,我公司將嚴格限制產品的工廠最低售價,某某牌銅版紙,最低售價:5800元/噸;某某牌銅版紙,最低售價5900元/噸。保留根據市場變化對以上最低售價上調的權利。
這樣的集中保價和漲價措施,十三五以來的這幾年,哪一年不經歷幾次,在造紙行業早已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開篇也提到過,就在上個月,文化紙和白卡紙就剛剛“秀了一把”。
但是,這里也要提醒喜歡集體發函的廠家們,一項新的國家規定在7月份已經發布了征求意見稿:7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對《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若有以下這幾種行為將受處罰:
低價傾銷: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價格歧視: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價格串通: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造成商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
哄抬價格: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除生產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儲數量或者存儲周期,大量囤積商品不出售或少量出售,經價格監督管理部門告誡仍繼續囤積的;通過強制搭售、高額收取或大幅提高其他費用等方式,推動商品或服務價格過快、過高上漲;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
價格欺詐: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構成價格欺詐
抬級抬價、壓級壓價:采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銷售、收購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
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
不執行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
牟取暴利: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未按要求執行明碼標價:不標明價格的;不按照規定的內容和方式明碼標價的;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的;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其他行為。